哈喽!各位家长朋友下午好~
最近天气变冷了,要照顾好自己和小朋友哦!
下面又到了思必远著名研学讲师“尼克猴儿”分享亲子活动的时间啦~
(讲师介绍)
在上一期发布的文章中,猴儿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国子监,猜猜我们这次跟随老师去哪里游学?
在今天这期文章中,老师就带着各位宝爸宝妈以及小朋友,一起去探访一下国子监的邻居 —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导览图)
故事,从一棵神奇的树说起
众所周知,全国有多所孔庙,而北京孔庙是所有孔庙中规格最高的,因为这里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祭孔之地,主体建筑均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最高的建筑规制,也是人们心中的求学宝地~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与国子监毗邻,两者一东一西,体现着古代“左庙右学”的规制。
(北京孔庙地理位置)
进入庙内,我们可以看到屹立在大成殿外的一颗柏树,名为“触奸柏(辨奸柏)”。
(触奸柏)
触奸柏是北京孔庙中最古老的一棵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仍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那么这棵树的神奇之处在哪呢?老师来给大家讲解了~
相传,明代奸相严嵩专横跋扈、作恶多端,百姓深受其苦。有一次,他代嘉靖皇帝祭孔时经过这颗柏树下,突然狂风骤起,一根伸展出来的古柏枝杈刮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吓得仓皇逃走。后来他果然获罪,被摘了乌纱帽,不得善终。百姓认为,此古柏有灵性,可辨忠奸,故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自从这棵古柏摘了严嵩的乌纱帽后,树干上便长出了一个大瘤,横向看去像是奸相丑恶的嘴脸,而那只刮掉乌纱的枝杈现已枯萎,剩下一条光秃的枝子横在那里,似在诉说历史,劝人向善。
(触奸柏)
触奸柏的两侧是密密麻麻的石碑,小朋友们能够猜出这些石碑到底刻了些什么吗?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下~
这些石碑主要为两类,一类是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古人如果想要自己的名字能够被刻到孔庙的石碑上,要考上进士才行哦~
(进士题名碑)
另一类为清朝帝王的记事碑,记述有关历史事件及所取得的功绩。是不是像极了小朋友们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然后找老师夸赞?
比如:老师您看,在我的指挥下我们又打胜仗啦!
再比如:孔老先生您看,我又来出钱给您修缮庙宇啦!
哈哈哈~历史是不是也特别有趣呀?
(记事碑)
接下来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北京孔庙的灵魂建筑 — 大成殿,此殿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
(大成殿)
殿外有两方匾额,一块是“大成殿”,另一块上面是康熙皇帝御笔题名的“万世师表”。
(康熙帝御笔“万世师表”)
在大成殿的西侧,有一眼古井,因座落在德胜门至安定门内一带的水线上,故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浅而甘冽。
(古井)
相传,进京科考的“举子们”在孔庙拜谒孔子后,如饮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若以井水磨墨,便会浓墨喷香,落笔如神。为此清乾隆帝特赐名“砚水湖”。
(砚水湖)
北京孔庙中的“C位”担当
北京孔庙为何能引来无数学子前来游览?来听老师给大家说道说道这北京孔庙的“C位”担当,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
(小知识)
进入孔庙之后,我们可以看见孔庙中有一尊孔子的石像。
(孔子石像)
看到没,这可是所有老师的祖师爷哦,哈哈~
我们说孔老先生是所有老师的祖师爷,并尊称他为“至圣先师”,不仅仅是因为他开办并推广了私塾,更因为他率先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是值得老师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教育理念。
(孔子的“因材施教”)
我们今天能来此游学,也是因为孔子周游列国时,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在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驾车去晋国游学时,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圣迹图)
也许孩子们在课本上学习孔子的故事时,觉得孔子很远,历史也遥不可及。
但是当他们踏上游学之旅的那刻开始,仿佛穿越了时空,能听到“至圣先师”的声声教诲,学到教育大家知孝、重仁的礼义。
此刻,孔老先生不就在孩子们身边吗?
(小知识)
思必远的每位老师,都将朝着“至圣先师”的方向,砥砺前行,
陪伴着每位学子,
行走在研学路上!
推荐阅读: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