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的时代即将到来
近日,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新一期气候变化报告。报告汇集了全球最新的气候变化科研成果,就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未来趋势、变化原因等进行了归纳总结。
IPCC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
报告中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确实给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带来了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已不可挽回。极端天气诸如热浪、暴雨、干旱和热带气旋,无论是程度还是频率都在加强。例如亚洲地区,近年的强降雨天气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
强降雨的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
从今年来看,“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似乎得到了证实,国内前段时间多地均出现连续性强降雨。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灾害,给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及维护带来极大压力。
极端天气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压力
极端气候害令城市基础设施面临考验
城市中面临的极端天气多为连续性强降雨。在持续暴雨的冲刷下,城市会发生多种次生灾害,如洪涝、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导致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损坏和人员伤亡。
强降雨引发多种城市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中,地面塌陷的危害最为值得关注。由于塌陷是突发性的,行人和车辆往往来不及反应和躲避,很容易造成伤亡。
暴雨导致地面塌陷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何暴雨会带来令人困扰的地面塌陷?这与我国城市管网系统建设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较早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其规划和设计理念往往会跟不上城市的高速发展。
以前的城市建设地下管道很多使用的是铁管或者水泥管,随着使用周期的增加,这些排水系统的管道质量变差,年久老化,在城市的持续暴雨下,老旧管道的排泄能力不足,在大量水体涌入下压力过高,出现渗漏和破裂。管道周边土体在渗水情况下出现水土流失,形成空洞,最终发展至地面引起塌陷。
此外,铁管埋在地下,在土壤的腐蚀下生锈,对土壤造成污染。能规避这一缺陷的水泥管则受压能力有限。旧式管道经过长期使用,排污泄洪能力日渐下滑,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增加,这些管道系统更是面临严峻考验。
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刻不容缓
城市建设领域,我国正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曾经城市以大规模增量建设为主,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城市建设则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响应群众对高质量的诉求,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其中,城市更新(包括棚改,旧改,老旧基础设施改造等)正是高质量发展中关键的一环。
在基础设施改造中,老旧排水管网的改造显得愈发迫切。城市中大量已出现老化的排水管网系统,如果不用全新的高质量发展思维看待问题,现存的隐患将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在未来极端天气频繁化大环境下,城市内洪涝和地面塌陷将继续发生,影响人们生活和安全保障。
因此,管道质量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是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管网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管道制造龙头企业——中国联塑,在产品的可靠性上具有显著技术优势。中国联塑基于对城市管网管道现存问题的研究,通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开发出多种管道解决方案,适用多种应用场景的塑料管道。
相较传统铁管和水泥管,联塑出品的塑料管道具有质轻、流体阻力小、柔韧性好、耐腐蚀性能优异、施工安装便捷可靠、使用寿命长等明显优势。
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联塑塑料管道
同时,联塑也在不断研发新型塑料管道系统(如替换铅盐稳定剂使用的无铅化PVC管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能够保持良好工作性能的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CGFRTP)管、应对高压环境开发的大口径厚壁HDPE管等),这些新产品在解决对应场景需求的前提下,也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向。
新型塑料管道系统
在日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高质量材料及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对于城市管网系统,在城市老旧排水管网的改造中,这些高耐久性和密封性的管道,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是对抗极端天气的有效法宝。
碳中和新时代
面对逐渐频发的极端天气,当前的科学研究已确认碳排放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与人类活动脱不开关系。而如今各国努力推行的碳中和,则是我们面对极端天气的解决方案之一。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尽可能将温室气体以各种形式固化,使它不再参与全球碳循环活动,也是当下科学、环保领域的热点课题。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宗旨,联塑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方面积极践行节能减排,为“碳中和”贡献力量,我们相信高质以及低能耗的产品都可以为这一长远事业做出贡献。高效且可持续的城市管网建设自然也能为减少碳排放以及降低极端天气下次生灾害发生做出显著地成绩。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