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积极探索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强村计划,不断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持续释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实现“村村成股东、人人有分红”进一步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引领力、号召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1.联动整合资源,盘活发展“家底”。推动资源整合县乡村三级联动,实现各类要素统一入库、统一调度。探索建立县级涉农项目资金联席会议机制,每月调度推进涉农部门项目资金整合情况,建立县级集体经济帮扶资金库和产业项目库,对优势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植。全面完成对乡镇辖区范围内房屋校舍、工业厂房、基础设施等集体固定资产,以及持有股份、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登记造册,对一般耕地、基本农田、山林水面等自然资源和文化、人才、技术等要素入库留档,建立了11个乡镇集体资产库、资源库。推动各村对本村发展的各类产业进行全方位盘点,理清经营管理、运营维护等情况,定期收集汇总产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村民需求等,建立了64个村级产业信息库和问题需求库。
2.创新发展模式,建强发展“硬核”。印发《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引领、提质倍增”三年行动的工作方案》,推行乡镇主导、村企合作、村村抱团的“1+N”发展模式,推动乡镇成立镇村经济发展委员会,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及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成员,采取乡镇统建、联村合建、强村单建等方式,指导组建了“一路前行文化传媒”“庐泉建筑劳务”等强村公司,推动乡镇各类资源与社会市场主体合作,采取业务代理、劳务派遣、文化传媒等方式加强合作、入股分红,将乡镇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业价值。健全完善强村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制度,理顺强村公司组织架构,由乡镇党委提出建议人选,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董事会、监事会,严格落实强村公司财务委托乡镇“三资”监管机构代理,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责任审计和债务风险评估,推动强村公司规范化建设。
3.优化产业布局,激活发展“内劲”。依托“一乡一园”和“两带十组团”产业布局,建立产业项目“会诊”机制,由县级组织部门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对乡镇产业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收益性等进行全面“诊断”、分析研判,严格筛选标准和程序,择优选择一批前景好、质量优、收益大的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植。根据产业项目发展情况,确定10个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力争三年内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300万元,部分重点村突破500万元。结合地域特点和生态环境,推动沿山乡镇发展生态旅游、特色采摘等农旅休闲产业,沿湖乡镇发展水稻种植、大棚蔬菜等种养殖产业,形成了沿山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沿湖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持续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县级层面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集体经济奖补,建立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采取“10%保底+20%限高”(封顶5万元),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村干部个人进行奖励;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公司运营与低收入农户帮扶利益联结机制,主动吸纳村民入股效益好的集体经济项目,同时推动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开发,实现发展共赢、成果共享,预计2023年底前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5万元,超20万元的村占比达50%以上。(庐山市 李翔 宋心悦 李坚)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