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第一天,在进贤县钟陵乡蔡坊村小院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时不时还赢来一阵喝彩声。原来这是一堂富有“土味”的“赣事好商量”之“三有”板凳课堂,党员干部、乡贤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商共量,架起乡村治理和村庄建设新桥梁、新模式。
乡贤参事 共商共量 架起乡村治理新桥梁
利用村民怀念提起小板凳议事的生活习惯,以“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三有”板凳课堂为议事载体,乡贤们积极有序参与讨论村庄治理事务,以自己的经验、专长等反哺桑梓,延续传统乡村文脉,为村民解答问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去年以来,共开展议事活动7次,协商议事20余件,件件均有落实,群众反映良好。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乡贤带美”成为高标准颜值的“新动力”。乡贤们积极发挥通乡情、晓村事的优势,亲身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当中,实现乡贤助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乡贤示范引领号召村民全面参与到村庄环境治理中来,“三拆三清”,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拆除旱厕、猪牛圈、鸡鸭舍等,使乡村由“一处美”变为“一片美”。完成了‘政府干、群众看、乡贤能人旁边站’到现在‘党员干部、乡贤能人、人民群众一起干’的转变,激发了蔡坊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内生动力。
乡贤携手 共商共建 开启村庄建设新模式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借助一批乡贤,不局限于资金捐助,而是整合村庄资源,引入先进发展要素,实现了情感“聚心”、资源“聚力”,开启蔡坊村美丽精致乡村共建之路。
在村庄总体规划设计中,乡贤们携手共商,通过村民与自我回忆和实际调查,把散落在各处的自然资源、水系古道、传统建筑、古屋楼牌进行拼图,把传统社会碎片变成乡愁文化系统,让村民和游客了解村庄历史,成为共建美丽乡村的主人。
“对蔡坊的情感源自于父母对家乡深沉的爱以及一颗感恩的心。”课后李海生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和乡亲们共同建设更加文明、富裕、美好的蔡坊村。家乡的发展变化,将是乡贤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真实写照。
钟陵乡党委书记李勇兴致勃勃地说,乡党委政府借助“板凳课堂”这个平台,以“赣事好商量‘三有’在钟陵”的形式,利用村民、乡贤和群众“五一”休假在家的机会,召集大家齐聚一堂,围绕村民关心、关切的村庄整治、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民生实事,不断探索提升“党建+社会治理”有效模式,激发乡贤、群众参与民主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推荐阅读:旗龙